移動破碎機,作為建筑及能源物料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設備而被人們所熟知,因為它而讓物料的破碎工作變得輕而易舉。伴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進步,破碎機同樣經歷了從手工到蒸汽時代,再到機械智能化的演變過程。
在中國,公元前兩千多年就出現了最筒單的粉碎工具——杵臼。杵臼進一步演變為公元前200~前100年的腳踏碓。這些工具運用了杠桿原理,初步具備了破碎機械的雛形,不過,它們的粉碎動作仍是間歇的。
▲古代生產勞作用的腳踏碓
最早采用連續粉碎動作的破碎機械是公元前四世紀由公輸班發明的畜力磨,另一種采用連續粉碎動作的破碎機械是輥碾,它的出現時期稍晚于磨。公元二百年之后,中國杜預等人在腳踏碓和畜力磨的基礎上研制出了以水力為原動力的連機水碓、連二水磨、水轉連磨等,把生產效率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這些機械除用于谷物加工外,還擴展到其他物料的粉碎作業上。
▲宋朝時期的水轉連磨開始利用水力作為粉碎的動能
到了十九世紀末期,世界上所有國家對于物料破碎篩分工作仍是采用原始手工模式。這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家煤礦中的破碎機男孩,照片是攝影師Lewis Hine于1909年記錄美國童工的生存現狀時拍攝的。破碎機男孩的工作主要是將煤切成小塊,而后將尺寸一樣的煤塊進行分類,而后去掉雜質,篩選出煤。照片反映了當時物料破碎篩分的生產方式。
▲美國人E.W.布萊克(Black)設計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臺鄂式破碎機
近代的破碎機械是在蒸汽機和電動機等動力機械逐漸完善和推廣之后相繼創造出來的。1806年出現了用蒸汽機驅動的輥式破碎機;1858年,美國的布萊克發明了破碎巖石的鄂式破碎機;1878年美國發展了具有連續破碎動作的旋回破碎機,其生產效率高于作間歇破碎動作的鄂式破碎機;1895年,美國的威廉發明能耗較低的沖擊式破碎機。
▲美國發展的旋回破碎機
與此同時,粉磨機械也有了相應的發展,19世紀初期出現了用途廣泛的球磨機;1870年在球磨機的基礎上,發展出排料粒度均勻的棒磨機;1908年又創制出不用研磨介質的自磨機。二十世紀30~50年代,美國和德國相繼研制出輥碗磨煤機、輥盤磨煤機等立軸式中速磨煤機。
▲2005年7月2日奇爾特恩蒸汽拉力賽上的蒸汽時代破碎機
移動破碎機美國人E.W.布萊克(Black)設計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臺鄂式破碎機。其結構形式為雙肘板式(簡單擺動式)鄂式破碎機。由于鄂式破碎機具有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工作可靠、維護方便、體積和高度較小等優點。至今仍然被廣泛應用于破碎堅硬、中硬、軟質礦石和各種物料,如各種礦石、溶劑、爐渣、建筑石料、大理石等。通常使用的鄂式破碎機的破碎機為4~6,而小型鄂式破碎機有時可達到10。大、中型破碎機的給料力度可達1000~2000mm,其產品粒度可達20~250mm,小型破碎機和新型細碎用鄂式破碎機所得產品可以更細一些。鄂式破碎機即可用于粗碎作業,也可用于中、細作業。特別是被用于井下破碎作業和中、小型移動式破碎裝置。